壮族“三月三”
春暖壮乡歌如海,八方宾客踏歌来。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现已成为广西各民族大聚会、大联欢、大团结、大发展的盛会,成为广西重要的民族特色文化品牌。那么,作为广西人的您是否了解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习俗呢?现在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壮族“三月三”起源于中华民族原始社会的原始制度,相传是皇帝的诞辰。壮族民间也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流传最广的就是刘三姐。“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传说终究是难于考证,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到了清代,在三月初三的时候,人民还会举行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
壮族“三月三”习俗有:对歌谈情、抛绣球、包五色糯米饭、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碰彩蛋。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等等...........
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精彩纷呈,弘扬民族文化展示八桂风采。经了解,广西自治区将于4月14日至5月14日举行“壮族三月·八桂嘉年华”活动”。期间,区内民族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