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池警方成功侦破公安部“2017-189”目标特大制毒案件,捣毁了两个隐藏在深山里的制毒窝点,摧毁一个制毒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6人,缴获麻黄碱成品3.09吨、溴代苯丙酮成品16.83吨、制毒原材料87吨以及涉案车辆4台、制毒工具一批。此案缴获的制毒物品及制毒原材料堪称广西公安缉毒史之最。
6月15日下午3时,河池警方召开侦破公安部“2017-189”目标特大制毒案件新闻发布会。
据通报,今年4月26日,凤山县警方获悉一条重要线索,有一伙人在凤山县境内秘密制作毒品。
凤山警方在调查的同时,将这一线索上报河池市公安局。河池市公安局随即成立专案组,对案件进行秘密侦查。
经初步侦查获知,这是一个以曹某、蔡某、钟某(均为福建籍)和黎某(凤山籍)为首的制毒犯罪团伙,成员多达20多人。
该团伙于4月下旬潜入凤山县,在三门海镇仁安村一废旧木材加工厂秘密设立制毒窝点,从广东、山东等地购买制毒设备、化学物品和制剂100余吨,雇请当地社会闲散人员从事制毒活动。
▲位于三门海镇仁安村的制毒窝点。
同时,该犯罪团伙还在凤山县凤城镇久文村板麻屯翻茶坡开设另一个野外制毒窝点,昼夜不停地制造毒品。6月15日,记者通过长时间山路行进,进入到制毒窝点。
▲位于凤城镇久文村的制毒窝点。
▲位于久文村的制毒窝点隐藏在深山中,这里四面环山,只有一条小路进山,方便制毒取水和制毒人员逃跑。这些嫌疑人反侦查能力非常强,他们会安排人员在路口放哨,甚至安排人在派出所门口观察民警一举一动。一旦观察到有动静,就会立即通知窝点的制毒人员停工,并躲藏在深山里。
▲进山只有一条路,而且是一条死路,制毒窝点刚好在路的尽头。
▲制毒人员直接睡在工棚木板上,他们需要不间断制毒。
鉴于该案涉及人员众多、身份复杂及反侦察能力极强,河池市公安局将该案情逐级上报。经审核,公安部将这起案件列为“2017-189”目标制毒案件。
为掌握该团伙确凿的犯罪证据,专案组民警多批次秘密潜入制毒窝点附近,对制毒活动进行全天候监控。经过12天的秘密侦查,专案组全面掌握了该团伙的具体人数、分工、制毒过程及休息规律。
▲办案人员在远处的山上潜伏了12天12夜,对窝点进行摸底。有时候一人一待就是三天三夜,淋雨挨饿是常事。他们通过望远镜,潜入制毒窝点附近摸排。
▲办案人员潜伏的地方。为了不暴露行踪,他们用刀开出一条山路。
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专案组掌握了该制贩毒团伙的所有犯罪证据。
5月23日,专案组获悉,该制贩毒团伙又购进93吨制毒原材料并开工制毒。24日,专案组掌握了该团伙欲运送一批刚制成的麻黄碱到外地收藏的可靠情报,经过分析研判后认为抓捕时机成熟,决定收网。
5月25日凌晨5时许,专案组按照既定抓捕方案,对两个制毒窝点和县城区的嫌疑人同时进行抓捕。
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26人,缴获疑似麻黄碱成品3.09吨、溴代苯丙酮成品16.83吨、制毒原材料87吨以及涉案车辆4台、制毒工具一批。
▲制毒窝点现场。
▲涉案车辆。
▲这是缴获的极少一部分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据了解,这些半成品、成品将运往缅甸制成冰毒,最后再返回中国贩卖。
至此,公安部“2017-189”目标特大制毒案件成功告破。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陆旺
值班总编丨陆冰梅
值班主任丨罗锐
值班编辑丨黄秀宁
南国早报新媒体出品